跳至主要內容

[Movie]艾瑪的禮物--平淡與沉重

艾瑪的禮物劇照
  • 導演:史凡塔迪肯 Sven Taddicken
  • 演員:茱蒂翠貝兒 Jordis Triebel、約根沃格爾 Jurgen Vogel
  • 語言:德文
  • 原著: Emmas Glück
  • 作者:Claudia Schreiber
  • ISBN:9783379008051
  • 圖片取自Emmas Glück電影官方網站。
上星期五晚上,我們去長春看這部電影,其實看完後很平淡也很沉重,但也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覺。
影片一開始就是艾瑪屠宰豬隻的畫面,她與豬仔在陽光下嬉戲,然後帶到舖滿乾草的樹蔭下,輕柔的耳語,再快速的在咽喉部劃下一刀,讓豬仔「平靜」的離去。
接著她處理豬隻,而導演將畫面交替切換對比城市中做檢查的麥斯,艾瑪俐落的下刀分解豬隻,而醫院裡的醫生正用精密儀器掃瞄麥斯的腹部,當艾瑪可以從豬隻內臟顏色來判斷一頭豬隻有無染病時,醫生則是用依數據和掃瞄結果告訴麥斯他來日無多。
接下來我們看到這兩個主角開始追求自己的幸福,艾瑪是個祖父養大的女孩,一個女性必須承擔農場的生計,她自給自足,包括性的需求也自有解決方式,當她騎摩托車在鄉野奔馳追求快感時,男主角則是悶悶不樂的走回汽車公司,似乎決定了什麼事,開口搭訕女同事時,就獲得了當天第二次的拒絕,第一次的拒絕是在醫院裡,死神宣告了他的死期。當然艾瑪也不是沒有煩惱,農場的抵押無力償還、水電費繳不出來,六週後整個農場就要被銀行沒收,而這個訊息的傳遞者則是村裡追求她的警員,而這個警員不論到哪裡都離不開媽媽,就連求婚,媽媽也在場,這是多諷刺的情景。
艾瑪和麥斯原本是不屬於同一個世界的人,連個性都是完全不同,相對的。屠夫原是傳統男性的工作,艾瑪可以精準俐落的下刀,但她在家事上完全不行,房子欠缺整理,個性直接坦率,因為保護自己,警覺性很強;麥斯從事汽車銷售的內勤工作,處於辦公室內,偶爾需要招呼客人,比較內向,從他打包行李的動作和房子內部井然有序的佈置以及打電話做預訂房間的行為看得出來他是一位喜好整齊、規律,也同時看得出來他平常很少社交活動,不善與人交際。
癌症破壞了麥斯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於是失序的他偷了公司的資金、偷了公司裡的好車、違背了朋友漢斯之間的情誼,依照計劃他是要竊取這筆黑錢到國外去渡過剩下的日子,不過,生命裡的意外不嫌多,下雨天、遇到進行不法交易的漢斯、跑車追逐,最後他放手衝撞護欄,也衝進艾瑪的生命裡。在雨夜裡救了麥斯的艾瑪,也發現了那一大筆金錢,把錢藏了起來,燒了車,照顧這個從天而降的男人,她也看得出來這是一個病得不輕的人,但在兩人相遇的第一個晚上,她似乎就愛上了這個男人。
場景回到艾瑪殺豬的畫面,她對麥斯說:「害怕死亡,比死亡更可怕。」之後,兩人一同站在處理豬隻的室內,艾瑪取出豬隻的內臟,而臉上浮出恐懼表情的麥斯問了艾瑪:「胰臟在哪裡?」她讓麥斯面對自己長久的恐懼。麥斯把一團亂的廚房整理的一塵不染,連罐頭都像得了強迫症似的依照字母順序排放,把艾瑪的摩托車修好…這些都破壞了艾瑪原先的生活方式,也重新讓艾瑪發現身為「女性」的特質,她開始打扮自己、主動挑逗麥斯、保護和照顧這個男人,而麥斯在與這位農家婦女相處的過程裡得到了另一種程度的解放,我想,愛情大概是老天給這兩個遇見不同生命瓶頸的人的最大的禮物。
求婚場景如果仔細回想,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出現了不少性暗示和挑逗,但最讓我覺得好笑的,是那個到哪都帶著媽媽的小警察,他就像現代許多男性一樣,總在最不適當的時機發出求愛訊號:
  • 在艾瑪享受個人快感時,他開著警車宣告農莊將被銀行沒收的訊息,車上還載著媽媽,他在兩個女人的面前大言不慚的講著他的幸福計劃,讓兩個女人彼此敵對。
  • 在艾瑪騎著麥斯修好的電動腳踏車在田野間奔馳來回三趟後,正準備要和麥斯愉快晚餐時,他又跑到艾瑪家裡求婚,還打斷了愉快的晚餐氣氛,一開口就是:「我今天聽著妳騎車騎著三遍了…」,被拒絕的他惱羞成怒的對艾瑪吼叫:「等妳想結婚再來找我好了。」
說真的,哪個女人會喜歡這樣的一位男性呢?頂多就是在幾次的幫忙裡又得到幾張好人卡吧!
電影中,艾瑪和麥斯結婚,她開著農車馳騁在馬路上,麥斯倚在她的肩上,她快樂的笑著,幸福甜美讓路人都覺得嫉妒,而警察的也能難過的在母親的懷中哭泣,媽媽說:「她太野了!」
出現在此段的配樂是Damien Rice的Older Chest,這首曲子在O這張專輯裡有,之前聽的時候就很喜歡它的意思,出現在這場結婚場景裡,有點感傷,這大概是麥斯當時的想法:
there's always time
on my mind
so pass me by
I'll be fine
just give me time
彷彿是在祈求死神,如果可以的話先跳過他吧!多一點時間讓他享受生命裡最美好的時光,他獲得了朋友的原諒、妻子、債務已清償的農莊與陽光。畫面走到了艾瑪抱著丈夫走到舖著稻草的樹蔭下,艾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邊流著淚,邊說話,拿刀俐落劃過丈夫的頸部,在輕柔的數數聲中,麥斯也得到安息,她在他耳邊哽咽的說:「謝謝你陪我走過這一段」。當艾瑪與警察站在房裡看著頸部有著大洞的麥斯時,光線是清冷的,我看著那缺口,心裡有種冷意。猜又是警察的幫忙,麥斯被放入棺中,此時這位媽媽的男孩似乎終於長大了,他對艾瑪說:「如果要喝酒記得找我。」戴上警帽恢復警察的身份離開。
片末的音樂似乎是艾瑪的心聲,由Azure Ray所唱的Safe and Sound:
Love is how it's lost .. not how it's found
Love is when I'm lost.. not when I'm found
她望著不遠處,正在修圍籬的麥斯的幻影,轉向鏡頭一個微笑,這個意外禮物,很美,很平淡,也很沉重。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2024年的閱讀報告,還有電子閱讀器心得

與往年一樣,在年底或年初分享自己過往一年的閱讀記錄。較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閱讀的媒介變多了。以往我把 Google Playbook定位在讀工作上的報告PDF,所以打開它的機會只有在讀報告的時候,但今年在平板上用 Google Playbook 上閱讀完 《巴別塔學院》 後,決定之後都使用電子閱讀器讀電子書。 目前所有的電子書閱讀器 除工作用的平板電腦被我拿來閱讀小說外,我原本就有一台MooInk、Kindle,今年多採購一台 Kobo 的Libra Colour,希望開啟彩色電子書的開始。買Kobo的電子閱讀器還有另一個原因,Kobo平台上可以購買英文電子書,有時我希望在車程上讀英文書或讀中文書時,不希望身上有太多電子產品,Kobo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在 Kobo 上的第一本英文書是 《WEB 3》 。 所以這些工具的定位是: mooInk:單色,閱讀中文電子書。 Kobo Libra Colour:彩色,閱讀中英文電子書。 平板:用 Google Playbook 閱讀中英文PDF、電子書、電子雜誌,同時有 Readmoo與 Kobo APP。 Kindle:單色,英文電子書,目前已無法使用,但這是當時主管送給大家的禮物,每個人都有一台,開啟我英文電子書的使用經驗,也讓我在去Vanuatu的路上有書可讀。這台對我具紀念意義,所以留著。 但我現在沒有出國開會的機會,也很少去港澳,所以多在通勤時、剪髮時、休息時閱讀電子書。 在使用心得上,每次讀完平板都非常累,PDF的限制也無法在上面做太多記錄,電子書則受限於DRM,所以就算有劃線,也只留下空白。 Kobo的軟體整合做得最好,也可以購買中英文書籍,外出時也不用帶太多機器,如果有 Pocket 的帳號,還可以把網路上的文章存入Pocket,再用Kobo慢慢閱讀。Kobo同時也可以連結 Google Drive、Dropbox,讓使用者閱讀PDF文件,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佳,尤其是英文PDF的效果真的不好。另外,我很難把Kobo上的畫線分享出來,只能在自己的閱讀器上瀏覽,相較之下,mooInk 的分享機制做得很不錯。 在經過最近一次更新後,mooInk 的網路連線功能好很多,不像以前在休眠後就得重開機連網路。我現在還是會在 Readmoo 上買書,因為它的閱讀獎勵機制對喜歡閱讀的我是有吸引力的,只要點數足夠,就可以再兌...

公告:更換網址為 www.yingchu.net

使用「.tw」域名的網址已有一段時間,在台灣的春季連續假前一天,我決定把域名自原本的 「.tw」 改到「 .net 」,從國家及地區頂級域名(ccTLD)更換為通用頂級域名(gTLD)。對一般人來說,只是換個網址,但實際上更換域名不僅影響網路搜尋引擎排名,也因我無法設定舊網址自動跳轉到新網址(301 頁面),加上我平時較少使用社群平台,導致許多瀏覽者可能無法得知我已更換網址,RSS 讀者也無法自動收到新文章。 目前我只能在 X(twitter)、LinkedIn上公告我已更換網址。 請大家更新自己的書籤至「 https://www.yingchu.net 」,有使用 RSS Reader 習慣的使用者也更新至「 https://www.yingchu.net/atom.xml 」或「 https://www.yingchu.net/feeds/posts/default 」。 更換域名的原因 1. 費用因素 自 2014 年開始使用「.tw」域名,每年付台幣 700 元,使用已超過 10 年。當時選擇「.tw」,除了想告訴瀏覽者這個文章作者來自台灣外,「.tw」比「.com」或「.net」每年維護費用便宜近 50%。這期間我也曾購買其他新頂級域名(New gTLD),如「.world」、「.asia」等,並使用不同註冊平台。有些平台為吸引新客戶不時推出特價活動,例如我一直關注的「.net」近期就有優惠。同時,移轉服務商後「.tw」的維護費用也低於 HiNet,進一步強化我更換域名的意願。 2. 較友善的管理介面 原本透過 HiNet 購買的「.tw」域名,其後台介面不夠直覺,常常找不到設定功能。每年僅登入一次,幾乎無法記得操作流程。今年登入時才注意到其實有提供多因子驗證(MFA)功能,但過去完全未曾留意,也從未收到相關通知。自 2014 年至今,我印象中這個系統介面僅更新過一次,早期的版面文字更小、操作不便。 當我在其他服務商購買「.net」域名後,發現他們的介面在手機與電腦上皆清晰易用。因此我也將其他域名集中轉移至同一註冊商管理。新的註冊商同樣提供 MFA,我也不儲存信用卡資料,讓集中管理更加輕鬆安全。 3. 無法接受「.TW」註冊局(registry)的政策 促成我犠牲 10 年 SEO成果的臨門一腳,是因為收到一封台灣ccTLD管理者(即註冊局,台灣的註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