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包含「opendata」標籤的文章

農業ICT雜記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會注意到ICT與農業的應用,我訂閱了 e-agriculture 的訊息,網站會分享許多農業ICT的應用,特別是有不少如何運用科技來改善農業技術的案例,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則注意到國外有許多關於資訊科技運用在農業決策與農村發展上的技術,先簡單的介紹這兩個平台: Digital Green :這是一個小型工作團隊所製作的氣象分析及社交平台Farmbook。農民在申請之後,透過手持式錄影攝備將資訊錄製下來,上傳至Farmbook分享資訊,也能夠即時獲得線上的協助,例如其他使用這個平台的農夫會提供病蟲害的防治經驗、耕作技術的分享,同時因為是透過錄製,所以聲音、影像等資訊都在影片中。Digital Green也提供了資料分析的平台,除了分析各地區上傳的影片資訊外,也可以做農業天氣資訊的預測,但最主要的Digital Green著重在農村發展,分析的地區包括:印度、依索匹亞、迦納。 aWhere weather :主要是作監測技術平台,但其中有一項氣象分析的工具,可以應用在農業氣象分析上,協助農場經營決策與遠距監控。 其他國家則是有技術人員甚至在開發一些APP,讓農場主人可以藉由手持式載具(手機、平板電腦)來遠距監測農場狀況,同時也會提供氣象資料作為生產或耕作上的決策資訊。

政府與民間對open data的認知落差

昨天下午,因為友人的關係而有機會參加了一場關於「政府資料加值公開」的Ideas Jam。這大概是繼年初那場會議之後,第二場所參與的,關於政府資料公開相關的場合。在這場會議裡,再次感受到政府與民間在對同一件事情認知上的巨大落差。 速記如下,為避免我又拖太久才把它們整理出來,而且,每一個小點都可以有很多內容可以寫: 政府資料公開  ≠  open data  ≠  open government  ≠  APP  ≠ Cloud (Computing)?這些可能有相關,但相關性極低。 如何找到資料?相關議題:如何看公部門網站、招標與決標資訊的解讀及招標文件的付費。 資料的價值:規費法中,由誰去定義這些資料的價值? 資料授權、使用、維護及規範的相關議題。舉例:線上教學網站的教材、中央圖書館( http://www.ntl.edu.tw ,似乎又名為臺灣圖書館)裡的互動藝術裝置。 加值的定義?資料的加值是讓資料的使用性增加還是讓政府部門販售資料?(個資法、七朵政府雲)還是讓廠商使用後拿去賣錢? 什麼樣的資料適合加值?資料能否被電子化?能否建立一個無痛進入的平台? 開放API如何避免新的數位落差?(印度的Open Data造成貧富差距更明顯) 資料取得不易:文件申請手續繁複、付費管道無線上金流 、取得的資料並非自己要的資料更不是可以使用的資料,也無法退回(案例: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把所有網站內的PDF檔燒成一張光碟,連Excel檔都沒有,也不能退費)。 資料格式的問題:PDF?Word?Excel?PowerPoint?圖檔掃瞄再製成PDF? 舉辦APP競賽的目的?APP競賽後,得獎的APP後續也無人回覆,使用者安裝後無回饋機制,只能打1999抱怨。 由於是推廣階段,所以台北市政府公開資訊平台上的資料多為免費應用,儘管比賽後的APP沒有人維護,還是會繼續舉辦APP競賽。 各部會中管理人員在此一方面的認知不足,可能僅有少數人知道,造成溝通上的問題,往來頻繁的公文流程拖慢了速度。 政府的計畫分派給不同執行單位的結果是民眾無法找到正確的窗口,希望能成立一個類似1999的窗口,統一導引民眾找到正確的窗口。 如何提供民眾有感的服務? 台灣政府會參考國外的脈絡...

讓官僚變得性感

看完TED的這支影片後,突然想要回Blog嘰嘰喳喳一下。 珍妮佛‧波卡:打造更好的政府 工作的地方,主要業務是在為政府做一些研究案,不過先說明,我的工作並不如研究人員一樣看數據或幫政府擬定政策擔任政府智庫。 在我還是接案工作者時,剛好接了一些委託出來的網站製作案,通常就是公部門機關有一個研究案,裡面除了政策、研究及績效評估外,或多或少會有一個網站建置的部份,這多半是為了展示成果所成立的,當然各機關計畫成立網站的目的不盡相同。 為了讓網站更能與國際水準接軌,研考會決定讓政府機關的網站都有一些統一的標準,例如:無障礙網頁標章以減輕網站閱讀障礙、在政府網站頁面中寫入metadata,讓民眾依據不同的需求,可透過我的e政府網站( http://www.gov.tw )更快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資料。

簡短的感想:關於我國公開資料加值推動策略會議

其實這些東西早該整理出來了,結果在這個所有事情都忙成一團的四月,心裡有個催促的聲音。因為時間久遠,我只能簡單的,把我記得的寫下來。 這場會議是今年一月十八日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所主辦的「我國公開資料加值(open data)推動策略會議」。可以在 這裡 下載會資料。 筆記如下:

政府資訊公開,公開了什麼?

在閱讀以下文章之前,很希望各位先看這篇文章: 什麼是「政府資訊開放」(Open Government Data) ,裡面有支短片,可以點選中文字幕,不需要擔心語言的問題。先了解什麼是 「政府資訊開放」(Open Government Data) ,然後再對照以下,台灣政府官員所認知的政府資訊開放,大概會了解我想說什麼。 有參加過今年1月18日所舉辦的 我國公開資料加值推動策略會議 的人,如果有全程參加的話,應該對下午的政府官員不斷提到的「政府資訊公開法」印象深刻。關於「政府資訊公開法」,有興趣的人可以多研究它,在這裡只提到我們的政府公開了什麼?要如何去找它? 依據這個法律裡的規定,需要公布以下事項: 一、條約、對外關係文書、法律、緊急命令、中央法規標準法所定之命令、法規命令及地方自治法規。 二、政府機關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 量權,而訂頒之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  三、政府機關之組織、職掌、地址、電話、傳真、網址及電子郵件信箱帳 號。  四、行政指導有關文書。  五、施政計畫、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  六、預算及決算書。 七、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八、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九、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十、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

練習看公部門網站

2021.09.05 / 很多人來瀏覽這篇,這是 9 年前的文章,在採納許多人的建議後,國發會已經讓許多政府網站陸續更新,同時,我也離開「網站企劃」這個工作好一陣子。常常都是離開後再回頭看,會有更多感想,而且也比較不負面。如果你看到這篇或在搜尋引擎中看到這篇,請你也看看我在 9 年後寫的這篇文章: 台灣政府網站的改變 (2021年更新自己對政府網站的認知) 。 當我實際與國外的團隊一起工作,從他們的需求來看台灣政府網站時,覺得台灣政府網站並沒有太差,進步的速度看起來有點慢,除了從業人員的求好心切外,也要考量改版後民眾可能找不到資訊的挫折感。就看新的文章吧!人不能一直活在過去。 台灣政府網站的改變 (2021年更新自己對政府網站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