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故事在傳說中得到生命-失物之書

失物之書封面
  • 書名:失物之書(The Book of Lost Things)
  • 作者:John connolly
  • 譯者:謝靜雯
  • 出版:麥田出版
  • ISBN:9789861732497
前面有提到,在我還沒上幼稚園的時候,家裡買了三十本彩色童畫故事書,每本書裡還有兩個或三個童話故事,格林童話居多,還有幾個從一千零一夜裡摘出來的故事。我和弟弟讀著這三十本童話故事長大,每晚必會躲在棉被裡看著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這就是近視的的由來,但也因為對於童話故事或是小說比較沒有抵抗力,長大後也是一本又一本的買。
在成長的歲月裡,讀書的範圍從這三十本故事拓展到伊索寓言、台灣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再到許多的翻譯小說,例如蒙哥馬利的安妮系列小說。我想這已經不止是閱讀了,還包括了貪心,貪著把這些故事吞入腦海裡,我想起了最近伊藤潤二新出的漫畫裡,有一個年輕人得了強迫症,要把整間房子裡的書本塞進腦裡,最後喪失了自己的記憶,當他努力的再讀著自己的日記試著找回記憶時,他因為腦袋負荷過重而死去,而他的妻子難過的放了一把火把所有的書和丈夫的屍體都燒毀。

太過貪讀是不是會得到同樣的下場?但我應該不算是個貪讀的人,如果有,就是對「故事」無法拒絕。
靈魂的出口封面隨著故事裡的文字,故事裡的故事讓我想起小時候閱讀的童話,雖然已經是更動結局的版本,卻也讓我回味著小時候讀故事書的樂趣,懂的字不多,大人就教我查字典,我也會在故事書上鬼畫符,直到長大後才知道,我在羅伯英潘的大作上畫了一堆有的沒的。這也是我喜歡收集繪本的原因,繪本不需要太多文字,讀者可以從圖像裡編輯屬於自己的故事,最著名的應該是布赫茲所畫的四十七幅圖再由出版社寄給世界各地的作家,由作家們看圖說故事後所出版的《靈魂的出口》,讀者們除了閱讀作家們的故事外,也可以編輯屬於自己的出口。
在很多的童話故事裡是這樣的,母親死後,父親便再娶,新媽媽帶來了自己的孩子,而虐待父親的孩子,雖然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故事裡的父親總是以「孩子需要母親來照顧」的理由帶回一個女人,而這個女人卻和自己的孩子聯手虐待丈夫的孩子,故事裡永遠都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好人,例如矮人(不止白雪公主這個故事裡有)、仙女、會說話的動物…也許是要告訴我們在絕境裡只要抱持希望或是抱持善念就會絕處逢生,但從反面看來,似乎也是在說,除非有不可思議的情況發生,不然故事裡的主角會凍死在森林裡。在失物之書裡其實也有很類似的橋段,像是大衛與新家庭不合時,他總會躲到花園裡,遇到墜落的戰機時,他躲進了樹洞裡,之後遇到了守林人指引他去找尋國王的失物之書,在找尋《失物之書》的過程裡,他面對了自己的恐懼也消除了對母親死亡的愧疚,在這樣奇異的旅程裡不再退縮且開始成長。
當看到《失物之書》的內容時便了解了國王所失去的是什麼,而這本《失物之書》也只對哪些人有意義存在,就像之前說的,看著圖案所寫的故事只對自己有意義,書末就像一般童話故事裡會出現的正邪大戰一樣,只是國王被自己的恐懼所打敗,當然作者也給我們一個快樂但不會太「俗辣」的結局。
在這裡,我要說一個從小到大非常喜歡的叫做《白蛇》的故事,也許很多人有看過,裡面的片段也在很多故事裡出現過:從前有個國王,他似乎有特異功能,不管大臣們做什麼大小事說什麼話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國家裡沒有人敢反叛他,但他也不是壞國王,國家裡的居民也都安居樂業。這個國王有個怪癖,每天在下午時刻都會遣開所有的人,自己一個人在餐廳裡,由他的心腹侍從烏巴度送上一個蓋上蓋子的盤子,但從來沒有人知道盤子裡裝了什麼。
有一天,烏巴度終於忍不住,趁國王還沒進餐廳時掀開了蓋子,看到盤中的景象時不禁錯愕,一條白蛇躺在盤中,還開口唱起了歌:『我是一條美味的蛇,烏巴度啊!快點吃我呀!吃了你就會聽懂動物的話,這就是國王的秘密,國王秘密。』於是烏巴度鼓起了勇氣吃了那條白蛇。
烏巴度在吃了白蛇後覺得很美味,之後便走進花園休息,突然聽到樹上的鳥兒說話了:『王后的戒指不見了,大家都在猜誰是小偷呢!』另一隻鳥兒說:『大家都在說是烏巴度偷的,國王要處罰烏巴度呢!』烏巴度在驚嚇之餘逃進了廚房,正在思考對策時又聽見了廚房裡兩隻鵝的對話:『你還好嗎?就叫你不要太貪吃嘛!』『一點都不好,我的喉嚨裡卡著一個戒指好難過啊!早知道不要吃那個亮晶晶的戒指了。』烏巴度聽到這樣的對話,連忙請廚師把鵝殺了,取出鵝頸中的戒指,並交還給國王。國王讚賞烏巴度找到了王后的戒指,便問烏巴度要什麼樣的獎賞?要一塊地?還是一匹馬?烏巴度選擇了一匹馬,帶足了糧食後便離開了這個國家。
在路上,他聽到一陣慌亂的尖叫聲,原來是一群螞蟻在搬遷,害怕烏巴度的馬會踐踏他們,於是烏巴度幫忙螞蟻們搬家後,螞蟻許諾日後一定報答烏巴度。接下來,他聽到池塘裡有痛苦的喘息聲,原來是池塘快乾涸了,裡面的魚也也活不下去了,他便幫忙把這些魚移到不遠處的大池塘裡,魚兒們也和螞蟻一樣,許諾日後會報答烏巴度。上路後,他聽到一陣哭鬧,原來是還沒有謀生能力的小烏鴉被踢出巢外,他撿起了小烏鴉,並幫忙撫育牠直到烏鴉能夠謀生,同樣的,烏鴉也願意在日後報答烏巴度。
烏巴度繼續他的旅程,來到了一個國家,聽說這個國家的公主正在招婚,公主很美麗,所以競爭者很多。烏巴度也去參加競爭了,美麗的公主出了三道難題給烏巴度,她說,如果烏巴度能解決這三道難題,她就嫁給他。
第一道難題,公主把兩個倉庫的兩種豆子混成一座大山,要烏巴度在一個晚上內把兩種豆子分類好,不然小命不保。烏巴度望著那座大山,感嘆自己無法完成使命時,螞蟻出現了,幫烏巴度把豆子山給分類好。
第二道難題,公主把手上的戒指丟入城堡外冰冷的護城河裡,要求婚者泅入河裡找回她的戒指,找不回來的,頭也不會留在身上。烏巴度硬著頭皮潛入護城河中,在遍尋不著戒指時,先前受他幫助的魚兒們銜來了戒指,讓烏巴度完成了使命。
第三道難題,公主希望長生不老,要烏巴度從一個叫「天涯海角」的地方帶回「生命的果實」,找不到也不需要回來了。烏巴度望著慢無邊際的道路,不知道「天涯海角」在什麼地方,更沒見過所謂生命的果實,在此刻,之前他所撫養的烏鴉出現了,為烏巴度帶來了「生命的果實」。
在百般刁難之後,公主終於願意嫁給烏巴度,而烏巴度也把「生命的果實」切成兩半與公主分享。
故事在這裡就結束。
這是個不太符合邏輯的故事,當然就把它當做童話故事看就好了。《失物之書》的作者在書後的訪談裡有提到格林兄弟在故事的序裡提到,同樣的故事會在每個社會與每個年代衍生出他們自己的版本,巧的是我前幾天在看《柯南》裡面就出現了「雪女」這個故事在民間傳說裡的不同版本,因為說故事的人是母親,所以結局也被更改的溫柔許多。
Fire Truck封面不同於《失物之書》裡大衛退縮到自己的童話世界裡面對傷痛和恐懼,Peter Sis有一本為兒子Matt所繪的畫冊《Fire Truck》,描述一個小男孩因為太喜愛消防車,一天醒來他變成了消防車,行駛於左鄰右舍間,完成了許多使命,直到聞到廚房飄來的香味,恢復了飢餓感才停了下來準備吃早餐。這個故事裡講的,是孩童對喜好事物的投射,一種正面的引導,就像是小時候,父母會觀察小朋友喜好的事物或是去關心小朋友未來的發展,當然,在我們這個年代少一點,之後的小孩子就幸福許多。
我相信故事是有生命的,在不同時空中,透過不同人的敘述而流傳下來,這也是「傳說」這個詞的由來,就像是《說不完的故事》,只要你相信,故事中的人物就會在故事裡生存下去。也有點像知識管理中常說的,在被一個人吸收內化之後,再外化成某種型式把知識傳達下去,但可能會被加油添醋又或是被刪改了一些,而我們很幸運的在「傳說」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與經驗。

留言

  1. 這本失物之書我也買了。是誠品精裝本。是個好看的故事。真高興我們有同感。
    出版社也為了這本書成立了單書部落格,http://lostthings2007.googlepages.com/index.htm
    上去玩串連,可以參加抽獎呢!(我也串連了!)買好書,還可以抽獎。算是一舉兩得吧!

    回覆刪除
  2. 嗯...失物之書算是成人童話,還是有一些兒童不宜的地方。最近睡前在讀的是偷書賊,第一章還沒讀完,卻發現兩個故事的主角所處的環境都很特別。
    之前就覺得失物之書的部落格很不錯,抽獎的獎品還蠻吸引人的,像是LOMO。不過我對於這類的行銷手法覺得疲倦了,所以也沒參加,在文章中也不放廣告聯結了。

    回覆刪除
  3. 朋友你好: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故事(好像還是聽錄音帶的,好久了阿),裡面有隻蛇叫烏巴度這個人吃了它。小時候很喜歡這個故事,但我不記得整個故事的內容了,剛剛google到這篇2007的網誌才解開這個藏在心中多年的迷XD
    給你個讚阿:D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女性在防災包中應準備的物品

全球在這幾年地震頻繁,再加上戰爭的陰影愈來愈大,坊間已經有各種災難包的清單作為一般人備災參考,也看到有些廠商會與名人合作,推廣救災包的重要性。我也採購一個以減少準備的成本,但在檢視與思考廠商陳列的物資清單裡,還是少了什麼,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時,那些救災包,不論是幫小朋友準備的、幫寵物準備的,看似很棒,仔細想想,比較像露營用的物品清單。 這讓我很沮喪,因為我買了一個還要花更多成本準備急救藥品的防災包。身為女性,我會選擇多備急救藥品及衛生物品,因為那是能保護生命與尊嚴的基本協助。 網站中所販售的急救內容物是備而不用,反而有些必要的物品,如 止血帶 、止痛藥等,可能因為法規管制而沒有被列在販售的急救藥品清單中,但也沒有詳細的列在教學文章中,許多必要的物品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我雖然已採購該防災包,但仔細想想,那個可能比較像露營用的清單,有點後悔,但我會留著當基礎,再把沒必要的東西改為必要的物品。災難來臨時,我們都只能選擇必要的,而不是選擇想要的。 急救訓練時的經驗 專科時曾與同學接受紅十字會的急救訓練,有一堂課裡,參與的學員們都討論過「物盡其用」這件事,例如在山上突然骨折或不幸出現開放性傷口時,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急救使用的?且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帶必要的物品離開,也能減少不必要負重,確保行動方便。 我曾檢視過多份清單,但都沒有看到女性必備的物品。有些東西不論在何時對女性來說是必備的:保險套、避孕藥、衛生棉、消毒藥片,有些物品因為國內法規管制,所以不會在販售清單上出現,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準備。 保險套 :在戰亂或災區,被迫流離失所時,女性容易因性暴力而面臨傳染病或非預期懷孕風險。雖然保險套無法完全保護女性尊嚴,但至少能減少性病與意外懷孕的風險。另一方面,與許多大型儲水袋相比,保險套體積小、攜帶方便,也能臨時裝水,在缺乏乾淨飲用水的環境下派上用場。 避孕藥 :若在災難或戰爭環境中,醫療資源極度不足,女性若意外懷孕,將面臨極高的健康危機。避孕藥雖然在一般通路不易買到,但若能事先向醫師取得處方並納入防災包,就能有效降低非計畫性懷孕。 衛生棉 :一般型的衛生棉也好,或是夜安型(例如34、40公分)的衛生棉,除了生理期使用外,厚實且吸水量大,在臨時缺少紗布或繃帶時,也可用作包紮或止血墊。如果場地髒亂,同時也能暫時保持傷口乾燥,減少感染風險。雖然占空間,但在災難環境中,這些吸水性佳的材...

觀察台灣 AI 政策與職場新挑戰

前言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對台灣 AI 政策的一些觀察。未來我還會整理其他國家的案例做比較。不過先提醒大家:這篇的資訊量不算太低,文章提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觸的政府計畫名稱、大筆預算金額與目標數字,乍看之下會讓人覺得很抽象。 對我來說,這些數字背後傳達的訊號很清楚──台灣政府確實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在 AI 的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訓。問題是,這些投資如何真正走到民眾與企業身邊?如何讓公司知道「資源在哪裡」、讓人才看見「機會在哪裡」?這條「最後一哩路」會決定政策成效,也才是和你我最相關的地方。 為了解台灣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我偶爾會瀏覽人力銀行網站。有次看到某家公司在招聘條件中特別要求面試者在面試時分享「自己使用過哪些 AI 工具,以及如何使用」。這讓我注意到:AI 已經被視為職場的基本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AI 已廣泛應用於工作與個人任務。雖然部分單位仍不鼓勵員工使用,但只要有清楚的界限與正確的態度,AI 工具能有效減少重複性工作,把精力留給更有價值的任務。想像在學校寫報告,老師要求必須說明 AI 工具是怎麼幫上忙的;或在公司加班時,主管要求用 AI 快速整理資料。這些情境都不再是未來,而是現在。 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參加 Anthropic 的 AI Fluency for Students 課程,課程內提到的 4D 概念對學生、新鮮人乃至現在於職場受到 AI 衝擊的世代都很有幫助。如果我是面試官,我會希望求職者能理解並應用這些觀念。其次,是我長期關注各國 AI 政策,想藉此分享觀察成果。這些分析大多是透過 AI 工具分析政府公開資料而得,也讓我更相信 AI 是研究工作人員的得力助手。  以技術與產業發展為核心的台灣AI政策 台灣的 AI 政策並不算落後。除了大家熟知的 DIGI+,政府陸續推動了「臺灣 AI 行動計畫」(2018–2021)以及「臺灣 AI 行動計畫 2.0」(2023–2026)。政策重點主要在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 從預算來看,2025 年度 AI 行動計畫 2.0 編列經費最多的前三個部會為:經濟部、國科會與數位發展部;2026 年(115 年度)未核定的預算書顯示,數發部、經濟部與國科會仍是主要資源分配單位。大部分經費用於應用與普及,例如開發 AI 便利工具、藥物開發驗證平台等。 產業發展 台灣經濟結構仍以製造業為主...

因為日常事務,我遇到網路詐騙了

在各位閱讀我的個人被詐騙經驗前,請看一下內政部警政署的 打詐儀表板 網站,了解一下台灣每天有多少人被網路詐騙,各種網路詐騙的手法,好好保護自己,希望不會有人再被詐騙。 為什麼沒有洗滌貼身衣物的小家電? 台灣的女性多少都有被教導貼身衣物要與一般日常衣物分開洗滌的觀念,且不要與襪子一起洗,加上女性貼身衣物的材質也不適合洗衣機洗,所以多數女性在洗澡時會順手洗滌自己的貼身衣物。因為浴室空間有限,所以我也是拿個小板凳、洗臉盆、洗衣板,在小小的空間內把貼身衣物洗乾淨。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覺得這是一種負擔,甚至遇到出差過夜時,晚上會累到沒力氣洗貼身衣物,帶回來洗,就更疲倦。 有時候在居住的地方,是公用的洗澡間,更不好意思拿著裝著貼身衣物的洗臉盆在洗手台洗衣服,如果在公共淋浴間裡洗衣服,還要注意自己是否占用其他人使用浴室的時間。 所以長期都在注意有無這種小家電,我相信它有需求存在,例如寶寶的口水巾、衣服,就不適合與大人的衣服襪子一起洗,但寶寶的衣服都小小的,就像女性的貼身衣物的布料也沒有太多,全丟進洗衣機裡,又十分浪費水。 不幸的是,大多數這種專門洗滌貼身衣物的機器都來自中國,而且台灣似乎都覺得反正手洗就好了。那有人算過手洗一套貼身衣物要花多少時間嗎?一個家長還要再手洗嬰兒衣物的時間要花多少?這個需求存在,卻沒有人想要做這一塊。或者,消費者得冒險去買中國的產品。 一個冠上台灣品牌合作的迷你洗衣機吸引我的眼光 我覺得不用 Facebook 是人生最棒的決定,但我仍使用 Twitter、Instagram 與 WhatsApp, 用Instagram連結植物社群,Twitter 與 WhatsApp是連結網路治理社群與國外的朋友。其他通訊軟體如 Signal、Telegram,我都有使用。 今年 5 月是我個人意外忙碌的月份,需要台北台南兩地跑,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台方便的清潔小家電來節省我更多的時間,於是我睡前滑手機時,在 Instagram 上看到所謂「玉如阿姨與東元家電TECO」合作的迷你洗衣機,我還轉發給朋友,想到這個東西的人很厲害,因為它就把果汁機裡的刀片拿掉就好了。 因為是睡前,所以沒有想太多再去查證,更何況它的價格還算合理,且是貨到付款,不用先匯款,所以我就下單,填寫收件資料後就去睡了,雖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不需要填寫電子信箱位置,它只要收件人姓名、電話、超商店名即可。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