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書愈難賣,行銷活動要愈注意細節、日期和備案

夜晚街景

現在的出版社很辛苦,書不好賣是真的,紙價上漲,後來部份出版社退出某個經銷店減少了銷售點,又要顧及讀者的閱讀品質加上希望以提高吸引力紛紛做出節錄的試讀本贈送讀者閱讀,之前的《偷書賊》、《失物之書》都是在讀了試讀本之後覺得內容很不錯便下了訂單。

也許是這樣的動作吸引了大量的訂單,許多出版社便做了節錄的試讀本,不管是電子當的Flash版、PDF版,或是紙本的試讀版,更聰明的是結合所謂的部落格行銷。之前的書籍行銷結合部落格是在書本發行前請有興趣的網路使用者在部落格上放個貼紙連結以提高page rank增加曝光率,或是像《偷書賊》、《失物之書》請讀者在閱讀後分享心得及連結、引用。書籍是很美妙的,一本好書,沒有時空的限制,只要是經典,不需要特別行銷手法,什麼時候都會有銷售量。但站在出版社成本與獲利的想法,除了前面那一波讀者外,也需要持續的行銷活動以吸引更多未讀過這本書的人來閱讀,也就是下邊那張圖的D、E兩區。

其實這類的行銷活動,我不知道是出版社自己負責還是外包給外面的人去負責?因為曾經接到一通電話,說是要將某本書的行銷活動委外,但在我看過那本書的內容前五頁,因為與個人的道德觀差異太多,那是很有挑戰性的企劃,但我怕在死後原要下十八層地獄又因為那本書的關係會被打入二十八層地獄,剛好那陣子也忙所以拒絕了。

現在的行銷活動成本又更高了,要先印整本的試讀本給部份讀者,再請讀者在個人網站裡放心得做連結至自家網站,雖然提高成本,但實際回饋給讀者的部份並不多,大概就是一本試讀本吧!

我參加一些活動沒有再收取什麼行銷費用,多半是參加好玩的,也覺得有書可讀是件很棒的事,會覺得出版社也很辛苦,要寄要送要挑選讀者,對編輯或行銷企劃來說是一個負擔,只是這一次,我參加的這個活動就頗不爽了:

  1. 8/13:我收到出版社的來信表示錄取試讀活動,隨信附上貼紙一枚,希望能幫忙放在網站上。我冒著被博客來取消策略聯盟的風險掛上去。這個活動內容原訂是在8/26前完成publish感想及貼貼紙後,會選出5名讀者可獲獎勵金1000元及1000元等值的大塊文化圖書(可自由選書)。
  2. 8/16:沒收到書,寫信去問沒下文。
  3. 8/17:收到書了,原來是透過民間郵政傳遞,畢竟不是官方組織,難免會有誤。但每次宅急便都準時送達,看來民間郵政要好好檢討。
  4. 8/18~20:這中間我都在閱讀,也發現好像很多人因為颱風的關係沒收到試讀本。
  5. 8/21:下午接到電話問我有沒有收到書?晚上收到來信,問候並提醒讀者在寫完心得後要主動回信告訴大塊。因為心裡有壓力所以忍著肚子痛趕快寫一寫放到網站上並回覆。
  6. 8/22:收到回信表示在deadline前完成即可。晚上,又收到來信表示因為颱風天許多讀者沒收到書,所以截止日從原本的8/26延長到8/31,第一階段名單於9/7公佈。後來我把那篇文章隱藏起來,在twitter上發牢騷,還被偉展罵阿呆。
  7. 8/23:收到通知,並表示因延期及配合中時電子報平台作業時間,再另行活動預告。
  8. 8/24:那篇心得重新修改後再publish,之後擷取部份相關文字到anobii上去,看到anobii關於《秘密之書》的心得,都被加上「欲詳全文請至…」坐在電腦前自己一個人發笑。
  9. 8/28:看到大塊活動網頁的公告,第一階段的徵文活動已變更:
    為閱讀《秘密晚餐》後,在中時藝文村秘密晚餐徵文活動平台寫下您的感想(字數不限)。徵文時間為8月22日至9月15日。由大塊文化自所有留言中,選出20位入圍者,每人可以獲得《秘密晚餐》獨家音樂CD一片,並可角逐第二階段萬元獎金的寶座。
    活動內容改了啊?怎麼都不知道,再去官方活動網站去看,咦?整個活動內容好像有變,然後,我好像不需要為了這樣的獎品再把自己的資料「賣」給中時吧?

感覺差很多咧!我也不見得一定要拿1000元獎金和1000元購書金,活動變更內容也沒告知(不見得要打電話給我)但也沒收到通知信,怎麼說呢!整個fu(我不太喜歡這個字)就是給它很差,有總被占盡便宜的感覺,你只拿一本書給我,個人資料還要被賣兩次。

這也提醒我,下次如果有機會再接協助行銷書本的案子,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我真是壞人。

這次木馬文化另一本書我也參加試讀了,人家直接了當的就說了他們有權利拿作品去作行銷用途,好吧!所以我在信中也說了,那可以請你連回來嗎?


8/31:收到來信表示活動將要結束,大塊的工作人員會代貼至中時平台不用再註冊一次。真辛苦,loading又加重啦!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留言

  1. 聽起來真的是一個很不好的行銷活動,在活動公告前沒有規劃完成,而又隨便更改內容,這樣讓人覺得蠻不舒服的。

    回覆刪除
  2. 親愛的宣宣,
    我發現這中間可能是大誤解,唉~
    真搞不清楚這個活動是怎麼規劃的。昨晚收到了得獎名單,裡面提供的獎品是當初的內容,也就是1000元獎金 OR 1000元購書金。
    所以完全搞不懂他們這個活動是分開還是什麼?也許是我懶得思考誤解了他們行銷企劃要表達的東西,可是說真的,我還寧可簡單一點。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女性在防災包中應準備的物品

全球在這幾年地震頻繁,再加上戰爭的陰影愈來愈大,坊間已經有各種災難包的清單作為一般人備災參考,也看到有些廠商會與名人合作,推廣救災包的重要性。我也採購一個以減少準備的成本,但在檢視與思考廠商陳列的物資清單裡,還是少了什麼,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時,那些救災包,不論是幫小朋友準備的、幫寵物準備的,看似很棒,仔細想想,比較像露營用的物品清單。 這讓我很沮喪,因為我買了一個還要花更多成本準備急救藥品的防災包。身為女性,我會選擇多備急救藥品及衛生物品,因為那是能保護生命與尊嚴的基本協助。 網站中所販售的急救內容物是備而不用,反而有些必要的物品,如 止血帶 、止痛藥等,可能因為法規管制而沒有被列在販售的急救藥品清單中,但也沒有詳細的列在教學文章中,許多必要的物品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我雖然已採購該防災包,但仔細想想,那個可能比較像露營用的清單,有點後悔,但我會留著當基礎,再把沒必要的東西改為必要的物品。災難來臨時,我們都只能選擇必要的,而不是選擇想要的。 急救訓練時的經驗 專科時曾與同學接受紅十字會的急救訓練,有一堂課裡,參與的學員們都討論過「物盡其用」這件事,例如在山上突然骨折或不幸出現開放性傷口時,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急救使用的?且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帶必要的物品離開,也能減少不必要負重,確保行動方便。 我曾檢視過多份清單,但都沒有看到女性必備的物品。有些東西不論在何時對女性來說是必備的:保險套、避孕藥、衛生棉、消毒藥片,有些物品因為國內法規管制,所以不會在販售清單上出現,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準備。 保險套 :在戰亂或災區,被迫流離失所時,女性容易因性暴力而面臨傳染病或非預期懷孕風險。雖然保險套無法完全保護女性尊嚴,但至少能減少性病與意外懷孕的風險。另一方面,與許多大型儲水袋相比,保險套體積小、攜帶方便,也能臨時裝水,在缺乏乾淨飲用水的環境下派上用場。 避孕藥 :若在災難或戰爭環境中,醫療資源極度不足,女性若意外懷孕,將面臨極高的健康危機。避孕藥雖然在一般通路不易買到,但若能事先向醫師取得處方並納入防災包,就能有效降低非計畫性懷孕。 衛生棉 :一般型的衛生棉也好,或是夜安型(例如34、40公分)的衛生棉,除了生理期使用外,厚實且吸水量大,在臨時缺少紗布或繃帶時,也可用作包紮或止血墊。如果場地髒亂,同時也能暫時保持傷口乾燥,減少感染風險。雖然占空間,但在災難環境中,這些吸水性佳的材...

觀察台灣 AI 政策與職場新挑戰

前言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對台灣 AI 政策的一些觀察。未來我還會整理其他國家的案例做比較。不過先提醒大家:這篇的資訊量不算太低,文章提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觸的政府計畫名稱、大筆預算金額與目標數字,乍看之下會讓人覺得很抽象。 對我來說,這些數字背後傳達的訊號很清楚──台灣政府確實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在 AI 的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訓。問題是,這些投資如何真正走到民眾與企業身邊?如何讓公司知道「資源在哪裡」、讓人才看見「機會在哪裡」?這條「最後一哩路」會決定政策成效,也才是和你我最相關的地方。 為了解台灣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我偶爾會瀏覽人力銀行網站。有次看到某家公司在招聘條件中特別要求面試者在面試時分享「自己使用過哪些 AI 工具,以及如何使用」。這讓我注意到:AI 已經被視為職場的基本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AI 已廣泛應用於工作與個人任務。雖然部分單位仍不鼓勵員工使用,但只要有清楚的界限與正確的態度,AI 工具能有效減少重複性工作,把精力留給更有價值的任務。想像在學校寫報告,老師要求必須說明 AI 工具是怎麼幫上忙的;或在公司加班時,主管要求用 AI 快速整理資料。這些情境都不再是未來,而是現在。 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參加 Anthropic 的 AI Fluency for Students 課程,課程內提到的 4D 概念對學生、新鮮人乃至現在於職場受到 AI 衝擊的世代都很有幫助。如果我是面試官,我會希望求職者能理解並應用這些觀念。其次,是我長期關注各國 AI 政策,想藉此分享觀察成果。這些分析大多是透過 AI 工具分析政府公開資料而得,也讓我更相信 AI 是研究工作人員的得力助手。  以技術與產業發展為核心的台灣AI政策 台灣的 AI 政策並不算落後。除了大家熟知的 DIGI+,政府陸續推動了「臺灣 AI 行動計畫」(2018–2021)以及「臺灣 AI 行動計畫 2.0」(2023–2026)。政策重點主要在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 從預算來看,2025 年度 AI 行動計畫 2.0 編列經費最多的前三個部會為:經濟部、國科會與數位發展部;2026 年(115 年度)未核定的預算書顯示,數發部、經濟部與國科會仍是主要資源分配單位。大部分經費用於應用與普及,例如開發 AI 便利工具、藥物開發驗證平台等。 產業發展 台灣經濟結構仍以製造業為主...

因為日常事務,我遇到網路詐騙了

在各位閱讀我的個人被詐騙經驗前,請看一下內政部警政署的 打詐儀表板 網站,了解一下台灣每天有多少人被網路詐騙,各種網路詐騙的手法,好好保護自己,希望不會有人再被詐騙。 為什麼沒有洗滌貼身衣物的小家電? 台灣的女性多少都有被教導貼身衣物要與一般日常衣物分開洗滌的觀念,且不要與襪子一起洗,加上女性貼身衣物的材質也不適合洗衣機洗,所以多數女性在洗澡時會順手洗滌自己的貼身衣物。因為浴室空間有限,所以我也是拿個小板凳、洗臉盆、洗衣板,在小小的空間內把貼身衣物洗乾淨。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覺得這是一種負擔,甚至遇到出差過夜時,晚上會累到沒力氣洗貼身衣物,帶回來洗,就更疲倦。 有時候在居住的地方,是公用的洗澡間,更不好意思拿著裝著貼身衣物的洗臉盆在洗手台洗衣服,如果在公共淋浴間裡洗衣服,還要注意自己是否占用其他人使用浴室的時間。 所以長期都在注意有無這種小家電,我相信它有需求存在,例如寶寶的口水巾、衣服,就不適合與大人的衣服襪子一起洗,但寶寶的衣服都小小的,就像女性的貼身衣物的布料也沒有太多,全丟進洗衣機裡,又十分浪費水。 不幸的是,大多數這種專門洗滌貼身衣物的機器都來自中國,而且台灣似乎都覺得反正手洗就好了。那有人算過手洗一套貼身衣物要花多少時間嗎?一個家長還要再手洗嬰兒衣物的時間要花多少?這個需求存在,卻沒有人想要做這一塊。或者,消費者得冒險去買中國的產品。 一個冠上台灣品牌合作的迷你洗衣機吸引我的眼光 我覺得不用 Facebook 是人生最棒的決定,但我仍使用 Twitter、Instagram 與 WhatsApp, 用Instagram連結植物社群,Twitter 與 WhatsApp是連結網路治理社群與國外的朋友。其他通訊軟體如 Signal、Telegram,我都有使用。 今年 5 月是我個人意外忙碌的月份,需要台北台南兩地跑,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台方便的清潔小家電來節省我更多的時間,於是我睡前滑手機時,在 Instagram 上看到所謂「玉如阿姨與東元家電TECO」合作的迷你洗衣機,我還轉發給朋友,想到這個東西的人很厲害,因為它就把果汁機裡的刀片拿掉就好了。 因為是睡前,所以沒有想太多再去查證,更何況它的價格還算合理,且是貨到付款,不用先匯款,所以我就下單,填寫收件資料後就去睡了,雖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不需要填寫電子信箱位置,它只要收件人姓名、電話、超商店名即可。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