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心得] UNCTAD eWeek 2020 - Coping with the economic fallout of the COVID-19 crisis in Africa: What role for trade and digital policies?


這個場次著重在非洲的數位發展。由於年初到迦納參與FOC,加上在工作的過程裡或多或少都會與非洲的農業發展、肯亞的智慧城市規劃,或是去年在談包容性創新 (Inclusive Innovation) 都會涉略到非洲大陸國家,所以也參與了這一場:「HIGH LEVEL LIVE SESSION - Coping with the economic fallout of the COVID-19 crisis in Africa: What role for trade and digital policies?

台灣人對非洲的想像可能有各種面貌,這個場次著重談三個方向:
  1. 「多邊」(Multilateral) 對於這場疫情在非洲的影響
  2. 「數位化」(Digitize) 對於非洲國家的幫助
  3. 數位科技對於非洲國家所帶來的利益與包容性
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包容性創新案例是主要在印度,而 2013 年開始提供協助予非洲國家的 digital Green,他們不但透過教學讓農夫們自己想辦法學習科技產品,更讓農夫們透過網路互相教學及幫忙,CoCo專案也運用資料分析來提供資訊給農夫們。2016 年時 APrIGF 在台北舉辦,開幕式時,我聽見台下有人問:「有沒有可能再出現第二個 digital Green?」我忘了有沒有人回答這個問題,但答案其實是蠻難完成的。
這場在 UNCTAD的 eCommerce Week 會議是屬於高層級的討論,不再侷限於國內,而是談論國家層級,甚至是國際層級的合作。邀請了 blueMoon 在 Rwanda 的成員和與會者分享。如前一篇文章裡所提到的,Rwanda 在文件傳遞的電子化做得很成熟,大致上可以維持正常運作,但是生活必需品,例如農作物從產地至餐桌,價格的透明化、交通運輸的成本、疫情期間如何讓物資能快速的送達,以解決糧食危機、國與國之間,每個國家的邊境與隔離檢疫制度也不同,政府之間的協議,都會影響私部門(Private sector)的營運成效。

「非洲」是個有五十幾個國家的大陸總稱,在這場會議裡的與談人多來自東非,不過也可以了解到他們也希望透過數位化來平衡不同國家間的區域發展,甚至讓所有非洲國家的經濟都能在這場疫情過後改善。其中一位主講人就提到:「絕對不要浪費危機」(Never wastes crsis),在這位主講人的看法裡,這場疫情帶給非洲國家的危機就是加速轉型、數位化的契機,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危機就是轉機」,在這場疫情裡,許多企業將會垮掉,失業人口會增加,但他也樂觀的認為,創新研發,如新的物資傳送方式將會取代傳統的卡車運送。

就每個主持人提出來的問題,其實還衍申了更多需要再深入討論的議題,例如:
  1. 非洲各國的數位發展程度不一,僅管「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 打算在2020年開始藉由其他國家或聯盟的協助來進行「數位非洲」(Digital Africa)的十年計畫,但一來被COVID-19 疫情給影響,二來也因為中國、俄羅斯、歐盟、美國等數位大國都想染指其數位化發展,造成地緣政治與數位發展的分裂。
  2. 疫情的影響,就算是國與國之間可能有快速通道,也會因為需要對司機、貨車隔離檢疫而使運送急救物資、必需品的困難度提高。每個司機要運送物資到各個國家,不見得是橫跨一個國家,在非洲大陸上可能是橫跨很多個國家,而每進入一個國家就要隔離檢疫 14 至 21 天,有些東西可能就在運送的過程中壞掉了。
  3. 關稅、快速通關的這些優惠協定,在現在能否協助減輕疫情的擴散,在未來有無協助到產業及區域的經濟發展策略?
  4. 所有的政策與措施在疫情過後,要如何保有彈性去調適未來環境的改變?
  5. 貿易協定的好處能否擴及其他非洲國家的發展?
因為國家與國家之間還存在著地緣政治因素,所以把「電子商務」交易的層級提高到企業對企業之間的採購、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其實就會回到古老的貿易條款,很多時候反而要再回頭看貿易的法規、WTO之間的討論、物流的法規、區域、貿易或商業組織的聯盟協定,而不是最初想像的消費者付費、生產者把商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而已,就算消費者已取得商品,還有後段的消費者保護議題、資料主權與所有權的議題,每個議題其實是環環相扣的,而討論的過程裡,印度的與會者也提到在印度,也會有同樣的問題出現。

這個場次的與談人也提到了,也許先該建立一個平台,讓政府之間可以快速交流、合作,以「泛非洲方式」(Pan Africa Approach),將非洲國家聯結起來,地方政府可以與私部門找出合作模式(這部份有人問但沒有細談),讓地方政府也可以藉由私部門提供的服務快速發展。

關注非洲的數位發展、電子商務議題,都會讓我回想到台灣在發展電子商務的歷程。

走筆至此,這次台灣在疫情控制上已取得相當大的優勢,政府也十分難得的獲得人民的高度認同與信任,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政府文宣數位轉型經驗;但在跨境運輸上、貿易上、商業、各產業政策發展與轉型的速度,似乎還在努力中,並沒有因為控制住疫情,整體社會較於其他亞洲國家甚至歐美國家能維持相對正常的經濟活動而取得先行者優勢,也沒想過在疫苗未研發成功,只要天氣一冷或是病毒永遠不會消失的經濟、產業應變政策,這是非常可惜且浪費了轉型的發展機會,如同在這場座談會的專家所提到的「Never waste the crisis」,目前台灣政府的政治迷因 (meme) 發展得非常成功之外,相關的經濟發展政策、外交政策、貿易協定,希望也能藉這個危機化為轉機,快速協助各產業進行轉型。

其他相關重要文章:

  1. Global e-commerce hits $25.6 trillion - latest UNCTAD estimates
  2. Renewed urgency to implement the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 How can Africa prepare now?
  3. Africa needs a Marshall plan to ride out Covid-19 crisis; prepare for uncertain times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因為日常事務,我遇到網路詐騙了

在各位閱讀我的個人被詐騙經驗前,請看一下內政部警政署的 打詐儀表板 網站,了解一下台灣每天有多少人被網路詐騙,各種網路詐騙的手法,好好保護自己,希望不會有人再被詐騙。 為什麼沒有洗滌貼身衣物的小家電? 台灣的女性多少都有被教導貼身衣物要與一般日常衣物分開洗滌的觀念,且不要與襪子一起洗,加上女性貼身衣物的材質也不適合洗衣機洗,所以多數女性在洗澡時會順手洗滌自己的貼身衣物。因為浴室空間有限,所以我也是拿個小板凳、洗臉盆、洗衣板,在小小的空間內把貼身衣物洗乾淨。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覺得這是一種負擔,甚至遇到出差過夜時,晚上會累到沒力氣洗貼身衣物,帶回來洗,就更疲倦。 有時候在居住的地方,是公用的洗澡間,更不好意思拿著裝著貼身衣物的洗臉盆在洗手台洗衣服,如果在公共淋浴間裡洗衣服,還要注意自己是否占用其他人使用浴室的時間。 所以長期都在注意有無這種小家電,我相信它有需求存在,例如寶寶的口水巾、衣服,就不適合與大人的衣服襪子一起洗,但寶寶的衣服都小小的,就像女性的貼身衣物的布料也沒有太多,全丟進洗衣機裡,又十分浪費水。 不幸的是,大多數這種專門洗滌貼身衣物的機器都來自中國,而且台灣似乎都覺得反正手洗就好了。那有人算過手洗一套貼身衣物要花多少時間嗎?一個家長還要再手洗嬰兒衣物的時間要花多少?這個需求存在,卻沒有人想要做這一塊。或者,消費者得冒險去買中國的產品。 一個冠上台灣品牌合作的迷你洗衣機吸引我的眼光 我覺得不用 Facebook 是人生最棒的決定,但我仍使用 Twitter、Instagram 與 WhatsApp, 用Instagram連結植物社群,Twitter 與 WhatsApp是連結網路治理社群與國外的朋友。其他通訊軟體如 Signal、Telegram,我都有使用。 今年 5 月是我個人意外忙碌的月份,需要台北台南兩地跑,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台方便的清潔小家電來節省我更多的時間,於是我睡前滑手機時,在 Instagram 上看到所謂「玉如阿姨與東元家電TECO」合作的迷你洗衣機,我還轉發給朋友,想到這個東西的人很厲害,因為它就把果汁機裡的刀片拿掉就好了。 因為是睡前,所以沒有想太多再去查證,更何況它的價格還算合理,且是貨到付款,不用先匯款,所以我就下單,填寫收件資料後就去睡了,雖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不需要填寫電子信箱位置,它只要收件人姓名、電話、超商店名即可。 因...

女性在防災包中應準備的物品

全球在這幾年地震頻繁,再加上戰爭的陰影愈來愈大,坊間已經有各種災難包的清單作為一般人備災參考,也看到有些廠商會與名人合作,推廣救災包的重要性。我也採購一個以減少準備的成本,但在檢視與思考廠商陳列的物資清單裡,還是少了什麼,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時,那些救災包,不論是幫小朋友準備的、幫寵物準備的,看似很棒,仔細想想,比較像露營用的物品清單。 這讓我很沮喪,因為我買了一個還要花更多成本準備急救藥品的防災包。身為女性,我會選擇多備急救藥品及衛生物品,因為那是能保護生命與尊嚴的基本協助。 網站中所販售的急救內容物是備而不用,反而有些必要的物品,如 止血帶 、止痛藥等,可能因為法規管制而沒有被列在販售的急救藥品清單中,但也沒有詳細的列在教學文章中,許多必要的物品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我雖然已採購該防災包,但仔細想想,那個可能比較像露營用的清單,有點後悔,但我會留著當基礎,再把沒必要的東西改為必要的物品。災難來臨時,我們都只能選擇必要的,而不是選擇想要的。 急救訓練時的經驗 專科時曾與同學接受紅十字會的急救訓練,有一堂課裡,參與的學員們都討論過「物盡其用」這件事,例如在山上突然骨折或不幸出現開放性傷口時,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急救使用的?且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帶必要的物品離開,也能減少不必要負重,確保行動方便。 我曾檢視過多份清單,但都沒有看到女性必備的物品。有些東西不論在何時對女性來說是必備的:保險套、避孕藥、衛生棉、消毒藥片,有些物品因為國內法規管制,所以不會在販售清單上出現,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準備。 保險套 :在戰亂或災區,被迫流離失所時,女性容易因性暴力而面臨傳染病或非預期懷孕風險。雖然保險套無法完全保護女性尊嚴,但至少能減少性病與意外懷孕的風險。另一方面,與許多大型儲水袋相比,保險套體積小、攜帶方便,也能臨時裝水,在缺乏乾淨飲用水的環境下派上用場。 避孕藥 :若在災難或戰爭環境中,醫療資源極度不足,女性若意外懷孕,將面臨極高的健康危機。避孕藥雖然在一般通路不易買到,但若能事先向醫師取得處方並納入防災包,就能有效降低非計畫性懷孕。 衛生棉 :一般型的衛生棉也好,或是夜安型(例如34、40公分)的衛生棉,除了生理期使用外,厚實且吸水量大,在臨時缺少紗布或繃帶時,也可用作包紮或止血墊。如果場地髒亂,同時也能暫時保持傷口乾燥,減少感染風險。雖然占空間,但在災難環境中,這些吸水性佳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