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線上參與 APrIGF 2023 的一些筆記

Photo credit: Adli Wahid

雖然去年在新加坡已經有實際會議,不過去年和今年也是以個人身分線上參與,節省個人差旅支出,也能把握時間在思考議題上。今年的主題「Emerging Technologies – Is Asia Pacific Ready for the Next Phase of the Internet?」討論的內容比較偏向呈現亞太地區的觀點,在發展與應用新興科技之下,如何重視包容與人權相關的議題,免不了會以今年最熱門人工智慧(AI)為主要的討論核心。

最棒的是今年聯合國IGF也接著在 APrIGF 後還有一個一整天的 Parliamentary Track,這則是接下來10月在日本京都的聯合國 IGF 會議呈現亞太觀點的討論內容。由於是亞太地區的觀點,所以也難免會提到多元文化、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的影響以致於各國、各區域的發展情況不一。

以下的內容中英夾雜,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再用機器翻譯。

一些很有用的網站

  • 全球科技政策匯集網站 The Global Tech Policy Atlas
    由澳洲國家大學政策設計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以人力搜集全球科技政策的網站,台灣也在收集的對象中。
  • 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資料匯集網站 Pacific Data Hub
    這裡面的資料對於觀察氣候變遷對太平洋國家的影響十分重要。
  • Opennet Korea 
    Open net Korea 是主張網路中立,倡議言論自由的組織。台灣在觀察國際科技政策發展時,多會參考歐盟、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其實亞太地區的韓國是值得觀察和參考的國家,韓國政府的資料治理政策與法案是值得參考的對象。

參與的場次和回應

從2016年到現在,在會議裡的發言是表達意見的管道之一,但我總在想要如何讓自己的意見不是只有在麥克風前講完就沒有了,我從2020年開始便決定把意見都整理到主要的文件裡。APrIGF會議後會將意見整理為一份意見書(Synthesis Document),並在聯合國 IGF 裡表達亞太區的主張和意見。我不是每一場參與都能馬上產出意見,以下把自己有產出的內容也貼來這裡備份。

AI in Asia-Pacific: Charting a Path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my observation, several Western nations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AI governance frameworks. However, before these frameworks were put in place, they first established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data, cross-border data transmission, usage, privacy,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Within the diverse landscape of Asia, bo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have released their own data and copyright regulations and principles. Similarly, China has issued guidance on AI and generative AI labeling, accompanied by substantial gover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I and data. Indian Prime Minister Modi advocated for a global ethical AI framework during the B20 summit.

Shifting to the business perspective, certain enterprises have formed alliances to urg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on AI development, while concurrently investing in or developing AI applications.

From a community standpoint, aside from concerns about potential AI applications negatively impacting human rights o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t’s also imperative to contemplate how AI can be harnessed to enhance our well-being. This mirror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ere despite initial worries about autom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 impinging on individual rights, society ultimately found ways to adapt,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boost the economy.

Stronger together: Amplifying multistakeholder voices in cyber diplomacy

There are some issues worth discussing more in this session. 

  • 1) Time difference is one of the issues for the global community. The UI is not really friendly to online participants in different time zones. It usually shows in UTC or in CEST but Asian participants need to figure it out by themselves. 
  • 2) Gender issues, especially when the sponsors may have a limited budget, they would support a single man or woman, not a woman with children or family concerns. 
  • 3) It may not have enough budget to support facilities for disabled participants. 
  • 4) There should be more think tanks to participate the digital/cyber diplomacy, but it depends on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 5) There are some people facing internet shutdown and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issues, how could make more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it?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Gender-responsive Cybersecurity Policy

APC’s framework looks good and practical. I hope it can improve a more safe, respectful, and free cyberspace.

In my observation, cyberspace is not enough for women and gender diversity group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hey are easier to be attacked on the public internet. The same (policy) opinions from men or women will show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pinions provided by men will be not challenged strictly and people will focus on the opinions. But if the opinions are provided by women or other gender diversity groups, the focus will be led to their privacy issues, gender, or families. Seldom people will focus on their opinions. Some harmful words also attack them.

Maybe try to hide genders when people express their opinions, try not to point out their genders in their words. It is easy in English but not easy in Chinese characters.

Internationalised Domain Names: Implementation around APAC – Lessons,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I would like to use “information asymmetric” instead of “market failure”, as it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where individuals are unaware that they can acquire a domain name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Ordinary internet users often opt fo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rather than owning or managing a website. Their focus lies in conveying their intended message while conserving time on communication. Maintenance tasks are not their preference, and the cost of obtaining a domain name, particularly multiple ones, can be prohibitive. Additionally, businesses must consider their target audience and determine the languages that facilitate easier website access.

Domain names serve purpos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branding, constituting integral elements of a company’s identity framework. Nonetheless, if a company employs distinct characters in its domain name, consumer confusion might arise.

Considering the broader computing interface, the internet, and user interfaces designed for internet access follow the left-to-right, horizontal layout of English text.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vertical reading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books.

註:以上英文段落都有再使用ChatGPT調整過。

關於今年會議的感想

與去年相較起來,今年比較沒有消費者保護的議題,去年就有討論到 Dark Patterns ,在歐盟、美國、英國有相關的政策或原則,但台灣今年的關注還是在網路詐騙,如果要訂出避免出現Dark Patterns 的原則和政策,建議和電商業者仔細討論可行性,也要和消費者討論他們的不愉快經驗,我在社群平台上看了不少關於台灣一些組織的行為,目前似乎沒有明確的規範。

人工智慧是大家關注的議題,亞太區的韓國、日本、中國都有發展上的相關規範,有些在資料的流通與運用,日本則是在專利、著作權上的宣告,中國最近則是公布了人工智慧程式在標識 (Labeling) 上的規範並徵求意見。印度、印尼也著手訂立相關的法規,且印尼已經公布了個人資料保護的法的草案,台灣在8月31日公布了國科會所擬的10條公務部門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原則。

在 9 月1 日的 Parliamentary Track 裡有人問到產業的發展,這是這幾天裡最難的問題。不同於歐盟先以區域性的資料保護、資料流通、競爭法、資料法、資料治理法來完備基礎,而亞太地區各國的發展都是各國各自發展,網路科技也是存在著先進者優勢和大者恆大的情況,加上地緣政治的影響,說要發展人工智慧的產業,基礎可能還是在英語系國家提供的服務之上。

今年主題傾向人權的倡議。有些參與者的背景是研究學者,有仔細的收集各國政策和了解發展方向,有些參與者的發言可能還是以個人的需求為主,但這就是網路治理論壇有趣的地方。

因為 DiploFoundation 的線上課程和研討會,本來就已經習慣線上與會,疫情 3 年只讓我更習慣使用線上會議替代實質參與。實際參與的優點在於社交討論,或是可以見到很久沒見的朋友,但如果就會議討論的話,其實線上參與即可,現場參與反而會不小心模糊焦點在社群平台上,而沒把心力放在會議討論裡。從 2016 年參與至今,我都會問我自己,參與這些會議,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整體社會有什麼助益?想想,可能線上參與的效益比較高吧!

我比較認同一位經濟學家在Podcast裡提到自己很討厭浪費時間在機場作業裡,像是海關檢查、找登機門、臨時被改登機門、找行李這些與會議無關的瑣事,我其實也很厭倦這些不得不的行政作業,雖然很想和久沒見面的朋友們面對面聊天,但得自己一個人完成從最節省成本的訂機票到訂旅館,占用太多時間,所以還是線上參與專注在會議上就好。

APrIGF 2024 在台北舉辦,台北交通很方便,網路也很方便,但聯合國IGF的人是否可以來現場參與還是未知數。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因為日常事務,我遇到網路詐騙了

在各位閱讀我的個人被詐騙經驗前,請看一下內政部警政署的 打詐儀表板 網站,了解一下台灣每天有多少人被網路詐騙,各種網路詐騙的手法,好好保護自己,希望不會有人再被詐騙。 為什麼沒有洗滌貼身衣物的小家電? 台灣的女性多少都有被教導貼身衣物要與一般日常衣物分開洗滌的觀念,且不要與襪子一起洗,加上女性貼身衣物的材質也不適合洗衣機洗,所以多數女性在洗澡時會順手洗滌自己的貼身衣物。因為浴室空間有限,所以我也是拿個小板凳、洗臉盆、洗衣板,在小小的空間內把貼身衣物洗乾淨。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覺得這是一種負擔,甚至遇到出差過夜時,晚上會累到沒力氣洗貼身衣物,帶回來洗,就更疲倦。 有時候在居住的地方,是公用的洗澡間,更不好意思拿著裝著貼身衣物的洗臉盆在洗手台洗衣服,如果在公共淋浴間裡洗衣服,還要注意自己是否占用其他人使用浴室的時間。 所以長期都在注意有無這種小家電,我相信它有需求存在,例如寶寶的口水巾、衣服,就不適合與大人的衣服襪子一起洗,但寶寶的衣服都小小的,就像女性的貼身衣物的布料也沒有太多,全丟進洗衣機裡,又十分浪費水。 不幸的是,大多數這種專門洗滌貼身衣物的機器都來自中國,而且台灣似乎都覺得反正手洗就好了。那有人算過手洗一套貼身衣物要花多少時間嗎?一個家長還要再手洗嬰兒衣物的時間要花多少?這個需求存在,卻沒有人想要做這一塊。或者,消費者得冒險去買中國的產品。 一個冠上台灣品牌合作的迷你洗衣機吸引我的眼光 我覺得不用 Facebook 是人生最棒的決定,但我仍使用 Twitter、Instagram 與 WhatsApp, 用Instagram連結植物社群,Twitter 與 WhatsApp是連結網路治理社群與國外的朋友。其他通訊軟體如 Signal、Telegram,我都有使用。 今年 5 月是我個人意外忙碌的月份,需要台北台南兩地跑,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台方便的清潔小家電來節省我更多的時間,於是我睡前滑手機時,在 Instagram 上看到所謂「玉如阿姨與東元家電TECO」合作的迷你洗衣機,我還轉發給朋友,想到這個東西的人很厲害,因為它就把果汁機裡的刀片拿掉就好了。 因為是睡前,所以沒有想太多再去查證,更何況它的價格還算合理,且是貨到付款,不用先匯款,所以我就下單,填寫收件資料後就去睡了,雖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不需要填寫電子信箱位置,它只要收件人姓名、電話、超商店名即可。 因...

為什麼我支持《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

在經歷許多次反抗台灣政府所立的網路相關法案後,我其實沒想過除了《數位通傳法》草案外,我還會再支持另一部法律草案,雖然 《數位通傳法》草案還壓在某處,但如果有人讀過《數位通傳法》的草案,再讀這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就會知道這部草案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顯示台灣網路使用者的成熟度,更重要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引入國際網路治理多方利害關係人機制的法律草案,而且是用在正確的地方。 有興趣想知道我在讀法條時的筆記和當下的感想,可以看我這則  Tweet 。這篇不使用逐條讀法條的方式來寫,因為那會讓人昏昏欲睡,我也不去比對歐盟《數位服務法》,因為我在讀《數位服務法》草案時,該草案特別強調是加強歐盟 E-Commerce Directive  ,而不是取代它,而且更多著重在預防盜版、仿冒,保護消費者的法案。所以當有輿論提到參考自《數位服務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限縮言論自由時,我其實是一頭問號的,但一直到今天我才有時間讀《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這篇文章出自於我的個人經驗和閱讀法案的心得,與擔任的職務無關。 如果最近注意一下網路的資訊,有幾件事該注意一下: 有許多人在社群平台,如Facebook或是其他網路看到一些廣告,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要你支持台灣農產品、台灣製的產品,結果你收到時,上面還寫著簡體字,通常這是所謂的一頁式廣告詐騙,而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會在 2019 年時就有新聞稿在警告「 一頁式廣告詐騙多 小心查證保障多 」,之後像公視或是其他單位都有相關的活動在提醒大家小心這類廣告。但目前這些廣告其實多數不易處理,因為不容易取證、保留證據,等到追查到時已經找不到對方了。 有不少親密照片與影片在情侶分手後,被報復性的上傳到情色網站或透過即時通訊傳到親友的帳號裡,或是被洩露個資,遭到公開的霸凌。 之前有一個專題:「 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 」,光是讀完這個專題報導我就覺得受傷。 有人使用 Deep Fake 把台灣名人的臉部照片合成至色情影片再上傳至色情影片平台,今年 7 月才被判刑。 還有許多創作者藉由網路分享作品時,被人盜用,甚至有國外的使用者修改台灣人的作品去參與比賽還獲獎。 有一次打電話問某個部會,如果消費者在國外電子商務平台買東西,但資料被外洩怎麼辦?雖然政府願意協助,但衡量至國外打官司的時間和成本,就會讓人卻步。 有些行為在現實世界裡有法...

自國際AI治理政策發展概況,反思台灣AI政策發展階段

這陣子試著把重心挪到其他非網路世界,讓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維護自己的健康,且在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舉辦期間,也只參與自己有興趣的線上會議。然而在整個上半年,我在工作中所觀察到全球AI治理政策及法規發展,都顯示台灣相關立法進度延宕。 台灣政府的立法習慣是先觀察其他國家怎麼做、已經實行相關政策的後續發展成果優劣,再從這些經驗中快速學習。 我看到幾個國家都在往前一直跑,台灣內部的政治因素影響,台灣國發會終於推出「AI新十大建設推動方案」(草案,不是關係人所以看不到內容),新聞稿中也放很多的關鍵字,如量子電腦、資料治理、智慧XX等談了很多年的東西,再放到一個新瓶子裡,同事形容的很好:「目前因為不知道詳細內容,希望不會是新瓶裝舊酒」。 我讀了行政院在7月3日的新聞稿,腦袋裡浮出的是幾年前智慧國家簡報中的那幾個從平面上長出來的汽球。 快速掃瞄歐盟、英國、美國及日本的相關法案,及民間合作 我在這兩個月觀察到英國、日本、韓國、歐盟、美國,不論是在資料治理或是AI治理上的進度非常快。由於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法規內容,所以我簡列事件如下,有興趣者可以再去找相關資料,已通過的法案都已經公告在網站上,可以自己再去看: 歐盟在 7 月 10 日通過「人工智慧行為守則」(Code of Practice),將於 8 月 2 日實施,內容包括透明度、著作權及安全/保障(Safe and Security)的規範,以補足 《人工智慧法》,之後也會有相關的指南,形成完整的治理配套措施。自願簽署的企業就表示也自主遵守歐盟《人工智慧法》(AI Act),也會有遵法上的確定性,降低不確定性的成本。不願簽署的企業也有其他遵法的方式,只是不確定性的風險比較高。 英國通過資料法案,這就不再多贅述。 日本在今年3月更新《企業人工智慧指南》,增加新風險和問責需求,在 6月時通過《促進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研究、開發與利用的法案》,目的是打造AI友善的國家。 美國目前仍缺乏聯邦等級的資料保護法案,但各州都有非常嚴格的資料保護法案。除了資料治理法案外,各州也有提出管制人工智慧的法案,而德州州長在6月就簽署該州的《德州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治理法案》(Texas Responsible AI Governance Act,TRIGA),管制對象包括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者與部署者及政府實體。 當台灣民間開始覺察《數位中介服務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