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關於花精的FAQ(2)--花精諮詢篇

巴哈中心網頁

在這篇的FAQ裡所寫的是關於在花精諮詢上的常見疑問,希望可以藉由這篇的內容裡可以解決許多人在對於花精諮詢上的疑問:

  • 台灣有哪幾位是英國認可以的花精治療師?

    以下資訊是從英國巴哈中心網站所找到的,位於港台的六位治療師及他們的聯絡資訊,可以在Referral List裡找到以下的資訊,我只留下他們的姓名,電話可以在網頁上找到:

    • Penghu County(澎湖):Magong City, Wan-Li Hsu
    • Taipei(台北):
      • Yi-Ying Chang
      • Chiu To Cheng
      • Chia Ping Lin
    • Taichung(台中):Hui-Chuan Pai
    • Hong Kong(香港):Tokawan, David Siu Sun Cheung

  • 和花精治療師面談與一般的心理諮商有什麼不同?

    表面看起來界限有點模糊,但的確是不一樣的。心理諮商像是針對我們的心理狀況,找出這些心理狀況的問題,讓我們去面對這些心理問題並加以改善;花精諮詢其實比較像是和花精治療師聊天,而花精治療師是針對個人的情緒面向來改善,找到負面情緒形成的原因,再利用飲用花精的方式來解除個人的負面情緒,所以花精諮詢是針對情緒來改善,而不是心理狀況來改善。

  • 如果不是Practitioner 可以幫別人調配花精嗎?

    我也曾經問過英國的巴哈中心,他們表示依照書本的了解及練習,也就是上完Level 1的課程後,可以為家人及朋友調配花精。

  • 坊間有人用抽花卡的方式來選擇花精,我也可以買一組花卡自己使用嗎?

    依照Dr. Bach的Simplicity原則,以最簡單最方便的方式來選擇花精,是不需要使用「抽花卡」的方式來選擇花精,只要你了解這三十八種花精的特性與原理及如何調配花精的正確觀念就可以了。

  • 坊間幫人調配花精,一瓶30ml可能要五百元,或是花精諮詢的費用可能要上千元,這樣合理嗎?

    該怎麼說呢?其實沒有所謂合理與否的問題,因為這些治療師或是醫生他們要花心力、場地以及很多商業因素考量,加上花精的價格並不便宜,所以在成本考量上,他們也是需要有所回收的,但相信他們都是以善意幫助每個人為出發點的。

  • 有哪些諮詢機購?

    台灣其實有很多諮詢機構,除了官方網頁所登錄的BFRP之外,也有不少醫師運用他們的專業醫學知識和技術,配合花精的使用來做諮詢,我想稍微用關鍵字搜尋都會找到需要的資訊,不便在這裡做介紹,因為每個諮詢機構運用的方式不同,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也不同,我沒做過這類的諮詢,所以也無法告訴各位哪一個比較好,量力而為。

  • 容顏有在販售花精嗎?

    沒有。但也許我們可以開合購團進口自己所需的花精,分擔運費,目前無法團購。

  • 可以請容顏幫忙諮詢和調配花精嗎?

    已完成Level 1和Level 2的課程,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裡幫助需要的人:預約方式收費資訊。希望有助於各位。


圖片取自英國巴哈中心網站,右下角的人像即為Dr. Bach。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

留言

  1. Hi, This is Patricia Reeve-De Becker (BFRP & Trainer) writing from Germany.
    I see thru my google analytics that I get visitors from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China !! And I would like to add your Blog site URL , if applicable, to my sites. Can't say I understand much :-)but the indications I see seem to offer the infos I offer.
    Hope this gets thru- 2 of my sites:
    http://www.bachblueten-pur.de
    or
    http://www.originalbachblueten.de



    All the Best

    Patricia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請勿匿名留言,待審核後才會出現。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女性在防災包中應準備的物品

全球在這幾年地震頻繁,再加上戰爭的陰影愈來愈大,坊間已經有各種災難包的清單作為一般人備災參考,也看到有些廠商會與名人合作,推廣救災包的重要性。我也採購一個以減少準備的成本,但在檢視與思考廠商陳列的物資清單裡,還是少了什麼,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時,那些救災包,不論是幫小朋友準備的、幫寵物準備的,看似很棒,仔細想想,比較像露營用的物品清單。 這讓我很沮喪,因為我買了一個還要花更多成本準備急救藥品的防災包。身為女性,我會選擇多備急救藥品及衛生物品,因為那是能保護生命與尊嚴的基本協助。 網站中所販售的急救內容物是備而不用,反而有些必要的物品,如 止血帶 、止痛藥等,可能因為法規管制而沒有被列在販售的急救藥品清單中,但也沒有詳細的列在教學文章中,許多必要的物品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我雖然已採購該防災包,但仔細想想,那個可能比較像露營用的清單,有點後悔,但我會留著當基礎,再把沒必要的東西改為必要的物品。災難來臨時,我們都只能選擇必要的,而不是選擇想要的。 急救訓練時的經驗 專科時曾與同學接受紅十字會的急救訓練,有一堂課裡,參與的學員們都討論過「物盡其用」這件事,例如在山上突然骨折或不幸出現開放性傷口時,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急救使用的?且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帶必要的物品離開,也能減少不必要負重,確保行動方便。 我曾檢視過多份清單,但都沒有看到女性必備的物品。有些東西不論在何時對女性來說是必備的:保險套、避孕藥、衛生棉、消毒藥片,有些物品因為國內法規管制,所以不會在販售清單上出現,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準備。 保險套 :在戰亂或災區,被迫流離失所時,女性容易因性暴力而面臨傳染病或非預期懷孕風險。雖然保險套無法完全保護女性尊嚴,但至少能減少性病與意外懷孕的風險。另一方面,與許多大型儲水袋相比,保險套體積小、攜帶方便,也能臨時裝水,在缺乏乾淨飲用水的環境下派上用場。 避孕藥 :若在災難或戰爭環境中,醫療資源極度不足,女性若意外懷孕,將面臨極高的健康危機。避孕藥雖然在一般通路不易買到,但若能事先向醫師取得處方並納入防災包,就能有效降低非計畫性懷孕。 衛生棉 :一般型的衛生棉也好,或是夜安型(例如34、40公分)的衛生棉,除了生理期使用外,厚實且吸水量大,在臨時缺少紗布或繃帶時,也可用作包紮或止血墊。如果場地髒亂,同時也能暫時保持傷口乾燥,減少感染風險。雖然占空間,但在災難環境中,這些吸水性佳的材...

關於花精的FAQ(4)--使用篇

這部份有十六個Q & A,內容很多,我想應該可以解決在使用花精上最常見的疑問。 花精是芳香療法嗎?是保養品嗎?是藥品嗎? 花精應該算是順勢療法的一種,可以外用也可以食用,不能說是保養品,因為沒有保養品用在皮膚上的直接效果,可以確定的是,花精並不是藥品也不含所謂藥品的效用,但它確實能藉由自花朵萃取出來的能量來平衡人心中的負面情緒。 花精買回家之後要怎麼使用? 通常買回家的花精我們被稱為Stock Bottle,裡面有濃度較高的酒精,所以只要放在陰涼處通常可以放很久,但是如果你的居住地方較悶熱,還是建議放在冰箱裡會比較恰當。平常我們在使用的被稱為Treatment Bottle,調配方式如下: 你要先有一個30ml的玻璃瓶,要有滴管,可以少於30ml,買回家後先用沸水煮5分鐘。注意滴管部位的塑膠不要放到熱水裡。 在已消毒過的30ml玻璃瓶中加入礦泉水或是乾淨的飲用水。 從每個花精的Stock bottle裡各取出兩滴花精加到這30ml的瓶子裡。 每天喝四次,每次取四滴,加入水或是飲料裡,或是直接滴四滴到嘴巴裡。 如果你要搭配急救花精的話,加入Treatment Bottle中的急救花精是四滴,其他的花精還是以每種兩滴為主。 我已經有使用其他的花精了,我可以混用巴哈花精嗎? 原則上是不建議。像是如果你本身已經有澳洲花精的急救花精,就不建議再混合巴哈花精的急救花精。 花精在調配上最多幾種?可不可以三十八種全用? 一般而言一瓶Treatment Bottle裡最多不超過六種花精,因為太多的花精可能會讓你看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可能短期內改善了某種情緒但長期而言是沒有改變的,也有可能會互相抑制。但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些人可能只需要一種或兩種;有些人可能需要調配到七種或八種,甚至有些人需要三十八種全部,當我們真正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問題出在哪裡時,就知道適合的花精到底有哪些,再慢慢的排除掉不需要的花精。 用錯花精會不會有不良的影響? 不會,花精是很溫和的東西,簡單的就成份上而言,它就是水而已,頂多加上了白蘭地防腐,特別一些的說法是,花精多了自然界的能量。花精所改善的是我們的負面情緒或是較黑暗的性格,如果選擇了不適合的花精也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如果我已經有其他品牌的急救花精,而且還有很多,我一定要再重新買巴哈急救花精嗎? 不用,選擇最適合自己...

參與 APRICOT 2018 心得 (3)

會場大廳 人脈與資訊的交流與建立 在 APRICOT 2018 裡,較以往參與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次直接去向以往只在網路上共事的朋友們見面。在 IGF 、 APrIGF 裡,有許多人可能都只在線上會議時出聲,討論事情,真正要見面時,可能是IGF、 ICANN 或是像 IETF 、APNIC⋯⋯等會議才有可能見到本人,但見到本人還不見得會有印象,大多數的人在腦海中存有的是某個名字的網路身份,而不是本人,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這些人也多在這個領域裡流動。 現在流行的一個名詞「斜槓青年」其實早在網路領域裡出現。這些人可能是某家公司的員工,但同時是ICANN某個組織的成員,也可能是 APNIC 或 APNIC Foundation的職員,同時又兼任著 rIGF 或 IGF 的 MSG,所以會看到這些人會同時出現在:ICANN、APNIC、IGF 或 rIGF的會議裡,散布在世界各地,平均可能每兩個星期就開一次網路會議,但有些人在一年裡可能實際見面不超過100天。所以遇到有機會見面時,通常都會儘量找機會見面。 在這次的機會裡,也實際的與 APrIGF 2018裡其他的 MSG成員見面,也見到了 ICANN、APNIC、 ISOC 的成員。實際見到的感覺又很不一樣,使用網路工作的確能解決地域性的問題,也能讓不同的人透過網路來提供自己的專業,然而面對面的交流提供了「人」的溫度。 APrIGF 2018 MSGs 在會場合照,圖片來源: Jia-rong 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