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遺失了一支錶

兩隻貓

事情要從幾天前丟掉一件蓋了快十年的被子說起,那件被子是兩用被,我非常喜歡上面的圖案,可是很貴。因為國中三年裡讀的是放牛班,其實沒什麼心認真讀書,曾異想天開想去考那種根本沒美術天份讀的學校,也曾經想休學。後來老媽用這條被子當交換條件,要我認真準備模擬考,不要管班上同學,所以我有了這條兩用被。用了快十年,從來沒想要換過,洗到圖案褪色了,最後在前幾天要清洗時整件破掉了,應該說纖維已經脆了。

然後,前天,我在二十四小時內先是打翻一碗牛肉湯把用了五年以上的湯碗摔破,吃宵夜時又打翻一整鍋泡麵把爸媽驚醒,被念了一頓,而我邊忍住笑意邊清理地板,一邊慶幸日清泡麵不油膩好清理,一邊慶幸我的電腦並沒有處於開機狀態。不過我還是很沮喪的,因為能在一天內做出兩件這麼笨的事是史前未有的,而且,隱約覺得還有什麼事在等著發生。

昨天我看到它的最後一眼是晚上七點二十分到二十五分之間,剛從偉展之前待的公司出來,我們站在路口討論是否要順路去拜訪以前認識的藥師,還有討論我們的晚餐。

最後因為藥師外出,我們決定去SOGO忠孝新館逛一逛,因為之前偉展和幾個大學同學在那裡躲雨,他覺得樓上的枯山水很特別,還有一些一般看不到的品牌。雖然很想進去HERMÉS看那漂亮的水彩組,不過也只是經過而已。看過八樓的枯山水,看過Wedgwood,最後我覺得百貨公司就只是百貨公司而已,決定去地下一樓找吃的。這中間我想:「現在是幾點呢?」不過也沒舉起手來看。後來我們去了George Jason,特別注意那枝Bangle Watch,又想起了那個念頭:「幾點了呢?」一直沒有舉起手來,直到我們跑去永康街吃牛肉河粉時,我順手把袖子拉高,只看到我的手鍊,才發現手錶不見了。

一直安慰自己是放在家裡沒帶出門,就像有幾次會驚慌失措的找手錶或是找戒指一樣,最後都放在家裡桌上。回到家後想起曾在台北車站附近看過時間,才哭了出來。我知道為一支手錶寫一篇文章其實很無聊,本來是想寫潘妮洛普的閱讀筆記,可是戴了十四年的手錶掉了,真的很沮喪。

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支手錶也是唯一的一支錶,不像很多人可能會為了搭配衣服場合或收藏會有不同的錶。

小鳥國小的畢業典禮是在台北市中山堂,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一起辦。爸爸來參加畢業典禮,我不是那種可以上台領獎的學生,反正五年級時因身高就已經穿古裝梳包頭提宮燈領著畢業生進場,上台時踩到過長的裙子差點跌倒就夠丟人了。畢業典禮後,爸爸開車載我回家前在鐘錶行前停了一陣子,回來手上帶了一個盒子給我。還沒到家前就開心的打盒子打開,那是我的第一支手錶,一支CITZEN的石英錶,非常秀氣的款式,也藉由這支錶學會看羅馬數字。

還記得那年夏天中午和媽媽外出午餐,經過教會前,我還擔心怕手錶被刮壞,低頭看了它一眼。

還記得國中時在走廊上突然想看自己的手錶一眼的感覺。

還記得專三時,手錶沒電了,自己拿去附近的鐘錶店換電池。師傅一看就說:「這老古董囉!沒得買了。」

還記得有陣子我想買新手錶,隔天媽媽告訴我,老爸很傷心,因為他買給我的錶還能用。

還記得前幾天去貴仔坑泡完湯忘了把錶戴回手上,以為錶不見的那種驚慌感。

還記得這幾年錶帶壞了,去鐘錶行買錶帶,因為錶型很舊所以總是找不到喜歡的。這次,就是因為挑了一個容易鬆脫的錶帶而遺失了手錶。我也沒辦法,因為是換了幾個月後才突然發現錶帶會鬆脫,而且,經濟能力有限。

我這個人其實很無聊,東西用久了就不會想換,就算有新的,感覺不對就是不對。

曾有串黃色冰洲石手珠,是國小時媽媽買給我的,也是戴了快十年,中間都是媽媽幫我換線,曾經在公車上有個阿姨看著我的手珠,叫我要常念觀世音菩薩,她說:「手珠會開蓮花。」曾經在睡夢中扯斷過它,但也是一粒粒撿回重串。直到大三那年,怎麼戴就覺得它快被我甩出去了,於是我換了串紫水晶。但之後不管是水晶也好,蜜蠟也好,沒有一串會讓我持續戴在手上一年的。

兩用被的纖維都脆了,還是捨不得丟,媽媽趁我睡覺時把它拿去丟掉,但是那床新被子,到現在我仍然無法好好睡著,昨天還夢到很多佛像被炸傷了。有一個兔子娃娃,它已經很舊很醜了(我可是有在清洗娃娃的),我還是不想丟掉,而且,其他的娃娃我都不要,更不要人形的。有看過被我摧殘的芭比嗎?我不是玩芭比的女生。可以龜毛到連英漢字典,明明兩本就是同一版而且一模一樣,我就是喜歡用那本舊的,自己翻過幾百次的那本,不要電子字典,除非我要在外面讀英文書。

我想,找回這支錶的機率近乎於零。老媽說:「就當緣份盡了吧!」曾經有人告訴我,如果貼身的東西掉了,就別再找了,因為它已經替主人擋掉一次災難了。想到這支錶可能在馬路上被壓的粉身碎骨或是被清潔人員掃進垃圾車再被輾個粉身碎骨,心裡就覺得很痛。

手錶的照片這是唯一找到比較清楚的照片,不過錶帶已經換成淺咖啡色的。雖然知道找回來的機率是零,不過如果有人撿到又剛好看到這篇文章的話,可以跟我說嗎?我只能送上感謝,家人送我的東西對我來說意義是很大的。如果真的已經進了垃圾車,我只好放在這裡留念了。

隨選歷史閱讀:
Powered by Stuff-a-Blog
Tags: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女性在防災包中應準備的物品

全球在這幾年地震頻繁,再加上戰爭的陰影愈來愈大,坊間已經有各種災難包的清單作為一般人備災參考,也看到有些廠商會與名人合作,推廣救災包的重要性。我也採購一個以減少準備的成本,但在檢視與思考廠商陳列的物資清單裡,還是少了什麼,特別是如果遇到戰爭時,那些救災包,不論是幫小朋友準備的、幫寵物準備的,看似很棒,仔細想想,比較像露營用的物品清單。 這讓我很沮喪,因為我買了一個還要花更多成本準備急救藥品的防災包。身為女性,我會選擇多備急救藥品及衛生物品,因為那是能保護生命與尊嚴的基本協助。 網站中所販售的急救內容物是備而不用,反而有些必要的物品,如 止血帶 、止痛藥等,可能因為法規管制而沒有被列在販售的急救藥品清單中,但也沒有詳細的列在教學文章中,許多必要的物品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我雖然已採購該防災包,但仔細想想,那個可能比較像露營用的清單,有點後悔,但我會留著當基礎,再把沒必要的東西改為必要的物品。災難來臨時,我們都只能選擇必要的,而不是選擇想要的。 急救訓練時的經驗 專科時曾與同學接受紅十字會的急救訓練,有一堂課裡,參與的學員們都討論過「物盡其用」這件事,例如在山上突然骨折或不幸出現開放性傷口時,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來急救使用的?且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帶必要的物品離開,也能減少不必要負重,確保行動方便。 我曾檢視過多份清單,但都沒有看到女性必備的物品。有些東西不論在何時對女性來說是必備的:保險套、避孕藥、衛生棉、消毒藥片,有些物品因為國內法規管制,所以不會在販售清單上出現,所以還是需要自己準備。 保險套 :在戰亂或災區,被迫流離失所時,女性容易因性暴力而面臨傳染病或非預期懷孕風險。雖然保險套無法完全保護女性尊嚴,但至少能減少性病與意外懷孕的風險。另一方面,與許多大型儲水袋相比,保險套體積小、攜帶方便,也能臨時裝水,在缺乏乾淨飲用水的環境下派上用場。 避孕藥 :若在災難或戰爭環境中,醫療資源極度不足,女性若意外懷孕,將面臨極高的健康危機。避孕藥雖然在一般通路不易買到,但若能事先向醫師取得處方並納入防災包,就能有效降低非計畫性懷孕。 衛生棉 :一般型的衛生棉也好,或是夜安型(例如34、40公分)的衛生棉,除了生理期使用外,厚實且吸水量大,在臨時缺少紗布或繃帶時,也可用作包紮或止血墊。如果場地髒亂,同時也能暫時保持傷口乾燥,減少感染風險。雖然占空間,但在災難環境中,這些吸水性佳的材...

觀察台灣 AI 政策與職場新挑戰

前言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對台灣 AI 政策的一些觀察。未來我還會整理其他國家的案例做比較。不過先提醒大家:這篇的資訊量不算太低,文章提及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觸的政府計畫名稱、大筆預算金額與目標數字,乍看之下會讓人覺得很抽象。 對我來說,這些數字背後傳達的訊號很清楚──台灣政府確實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在 AI 的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訓。問題是,這些投資如何真正走到民眾與企業身邊?如何讓公司知道「資源在哪裡」、讓人才看見「機會在哪裡」?這條「最後一哩路」會決定政策成效,也才是和你我最相關的地方。 為了解台灣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我偶爾會瀏覽人力銀行網站。有次看到某家公司在招聘條件中特別要求面試者在面試時分享「自己使用過哪些 AI 工具,以及如何使用」。這讓我注意到:AI 已經被視為職場的基本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AI 已廣泛應用於工作與個人任務。雖然部分單位仍不鼓勵員工使用,但只要有清楚的界限與正確的態度,AI 工具能有效減少重複性工作,把精力留給更有價值的任務。想像在學校寫報告,老師要求必須說明 AI 工具是怎麼幫上忙的;或在公司加班時,主管要求用 AI 快速整理資料。這些情境都不再是未來,而是現在。 我撰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因為參加 Anthropic 的 AI Fluency for Students 課程,課程內提到的 4D 概念對學生、新鮮人乃至現在於職場受到 AI 衝擊的世代都很有幫助。如果我是面試官,我會希望求職者能理解並應用這些觀念。其次,是我長期關注各國 AI 政策,想藉此分享觀察成果。這些分析大多是透過 AI 工具分析政府公開資料而得,也讓我更相信 AI 是研究工作人員的得力助手。  以技術與產業發展為核心的台灣AI政策 台灣的 AI 政策並不算落後。除了大家熟知的 DIGI+,政府陸續推動了「臺灣 AI 行動計畫」(2018–2021)以及「臺灣 AI 行動計畫 2.0」(2023–2026)。政策重點主要在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 從預算來看,2025 年度 AI 行動計畫 2.0 編列經費最多的前三個部會為:經濟部、國科會與數位發展部;2026 年(115 年度)未核定的預算書顯示,數發部、經濟部與國科會仍是主要資源分配單位。大部分經費用於應用與普及,例如開發 AI 便利工具、藥物開發驗證平台等。 產業發展 台灣經濟結構仍以製造業為主...

因為日常事務,我遇到網路詐騙了

在各位閱讀我的個人被詐騙經驗前,請看一下內政部警政署的 打詐儀表板 網站,了解一下台灣每天有多少人被網路詐騙,各種網路詐騙的手法,好好保護自己,希望不會有人再被詐騙。 為什麼沒有洗滌貼身衣物的小家電? 台灣的女性多少都有被教導貼身衣物要與一般日常衣物分開洗滌的觀念,且不要與襪子一起洗,加上女性貼身衣物的材質也不適合洗衣機洗,所以多數女性在洗澡時會順手洗滌自己的貼身衣物。因為浴室空間有限,所以我也是拿個小板凳、洗臉盆、洗衣板,在小小的空間內把貼身衣物洗乾淨。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覺得這是一種負擔,甚至遇到出差過夜時,晚上會累到沒力氣洗貼身衣物,帶回來洗,就更疲倦。 有時候在居住的地方,是公用的洗澡間,更不好意思拿著裝著貼身衣物的洗臉盆在洗手台洗衣服,如果在公共淋浴間裡洗衣服,還要注意自己是否占用其他人使用浴室的時間。 所以長期都在注意有無這種小家電,我相信它有需求存在,例如寶寶的口水巾、衣服,就不適合與大人的衣服襪子一起洗,但寶寶的衣服都小小的,就像女性的貼身衣物的布料也沒有太多,全丟進洗衣機裡,又十分浪費水。 不幸的是,大多數這種專門洗滌貼身衣物的機器都來自中國,而且台灣似乎都覺得反正手洗就好了。那有人算過手洗一套貼身衣物要花多少時間嗎?一個家長還要再手洗嬰兒衣物的時間要花多少?這個需求存在,卻沒有人想要做這一塊。或者,消費者得冒險去買中國的產品。 一個冠上台灣品牌合作的迷你洗衣機吸引我的眼光 我覺得不用 Facebook 是人生最棒的決定,但我仍使用 Twitter、Instagram 與 WhatsApp, 用Instagram連結植物社群,Twitter 與 WhatsApp是連結網路治理社群與國外的朋友。其他通訊軟體如 Signal、Telegram,我都有使用。 今年 5 月是我個人意外忙碌的月份,需要台北台南兩地跑,所以迫切的需要一台方便的清潔小家電來節省我更多的時間,於是我睡前滑手機時,在 Instagram 上看到所謂「玉如阿姨與東元家電TECO」合作的迷你洗衣機,我還轉發給朋友,想到這個東西的人很厲害,因為它就把果汁機裡的刀片拿掉就好了。 因為是睡前,所以沒有想太多再去查證,更何況它的價格還算合理,且是貨到付款,不用先匯款,所以我就下單,填寫收件資料後就去睡了,雖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不需要填寫電子信箱位置,它只要收件人姓名、電話、超商店名即可。 因...